中国基建报讯(李洁胜、白杰、卢子豪报道)近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临汾市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首跨拱肋顺利实现合龙,标志着大桥建设向前又迈进了关键一步。
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采用双层桥面结构布置、非对称单片拱结构、下承式钢结构系杆拱桥体系,是一座体量形态各异的三连拱,跨径布置为++80m,主桥总长m,桥梁宽度40m,钢拱肋的矢跨比均为1:2,钢拱矢高依次为50m、70m、40m,工程创新点之一体现在大矢跨比在桥梁设计上运用。
项目技术人员介绍,“拱肋采用四边形截面,拱肋截面宽度6m,高度4~9m,三跨拱肋共分划为40节段,总重量达到吨。本次率先完成的首跨钢拱肋是第一跨矢高为50m的拱,提升的中心节段达到吨。在施工顺序安排上,先进行首跨拱肋合龙,再进行40m拱肋合龙,最后进行70m拱肋的合龙工作。”
据悉,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钢拱施工受原材料和场地制约,经过多次研讨,决定采用钢拱拱肋在钢箱梁上“卧拼竖转+卧拼滑移+提升合龙”方案,每跨拱肋采用三段安装,两侧拱肋采用卧拼竖转到位,再安装中心段拱肋的提升塔架、提升钢绞线等工装系统;中心段卧拼完成后进行滑移就位等待提升,通过提升架将中心段钢拱肋整体提升到位后,进行两侧合龙口的配切焊接,正式完成钢拱肋的安装。同时要考虑拱肋长度和节段重心位置不一,结构形式多变,以及如何把拱肋节段稳定地放在设计位置是拱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
为应对这些施工难题和钢拱安全质量工期目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各方作出专项措施进行专项管控,设专人现场对钢拱单元的加工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出厂盯控,避免因加工和运输时间延误工期。自10月初开始转入钢拱肋现场拼装以来,参建人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每天按时召开施工碰头会,对拱肋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对钢拱焊缝质量及时检测。针对钢拱肋施工难度大的特点,中铁上海工程局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全程实时监测复核,严格控制钢拱肋的标高线型,实行领导带班作业,上下联动有效协调,全面掀起生产大干攻坚热潮,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程。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拼装任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进行首跨拱肋合龙的施工过程中,已经卧拼好的主跨m钢拱肋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步指令,拱肋下方则是用钢管柱搭建的胎架,这些支架起到重要的支撑联动作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首跨钢拱肋的顺利合龙,为下一步钢绞线整束挤压拉索体系的应用和后两跨钢拱肋安装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首跨合龙的施工工艺,接下来将在1月18日完成40m拱肋合龙,1月30日前完成70m拱肋的合龙作业。
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工程位于临汾市快速中环北段,为河汾一路快速路的控制性节点工程,是继平阳桥、彩虹桥、锣鼓桥后,临汾市新建的又一座汾河景观大桥,是城市价值战略和提高交通运载力的基础性工程,建成后的跨汾河大桥将成为临汾市汾河景观带上的新地标,对加快构建快速交通体系、拓展城市空间、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