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美女护士一针见血患者 [复制链接]

1#

“孩子确诊为肺炎,必须立即住院”。听到医生丝毫不容反驳的“命令”,郑(音)女士心里知道这是医生为了孩子好,但还是有些犹豫……

“别犹豫了,孩子健康安全第一。”当医生急切的话语再次在耳边响起时,此刻,郑女士提出一个“要求”:护士必须先给孩子扎上针输上液体,才考虑在此住院。

给孩子扎上针输液?这个不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吗?为什么眼看着怀中哇哇大哭的孩子,郑女士并不急切第一时间治疗而是提出这个要求呢?这还要从日前的一件事说起……

10月25日下午,郑女士抱着两岁大的孩子,急匆匆来到临汾市妇幼保健院,经门诊医生看诊后确定孩子为肺炎,需要立即住院。但此时的郑女士有些“犯难”。原来,郑女士是外地人,孩子患有支气管哮喘,轻微自闭症,先前医院住了5天院。由于孩子小,血管细,护士始终没有埋下留置针,只能给孩子扎钢针。孩子吊了5天水,整整扎了15针,看着被扎的像刺猬似的娃,郑女士心疼不已。并且每次给孩子扎针时,为了孩子少挨疼,都是好几个护士群拥而上,摁孩子的摁孩子,扎针的扎针,两周大的孩子是一见白大褂就大哭,郑女士也理解医护人员,但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因此看到哇哇大哭但却每次都扎针失败的孩子,也有了恐惧症,于是,她在听了其他病友家属的推荐后,直接转院来到了临汾市妇幼保健院,点名要找焦护士长。

正在住院部值班的焦护士长接到门诊大夫黄丽医生的电话,就让病人先到住院部,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焦护士长“一针见血”,给孩子成功埋下留置针,让孩子顺利输上液。紧张的郑女士终于放下心,办理了住院手续。

四天后,病情好转,留置针到期后又在另一只手上轻松安置针头,焦护士长周末休假前,专门叮嘱护士,如果孩子的针头不能用了,就让护士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扎实的专业素养,让郑女士赞叹不已。11月1日,郑女士发自内心地写了一封感谢信,医院。

郑女士眼中的焦护士长,名叫焦一倞,年进入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工作,10年间,从一名“懵懂少女”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护士长。

当记者见到她,提及“感谢信”一事时,她略显平静地淡定一笑,“太正常了,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小儿静脉穿刺是每个护士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术操作之一,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焦一倞就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练成“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为此,她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减少孩子们静脉穿刺时的痛苦,不惜在自己身上练习,面对手臂上红红的针眼,幻想着家长赞许的目光,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白衣天使’不仅仅是一个称呼,因为生命容不得半点分心,更不允许有丝毫马虎。”焦一倞时刻提醒着自己。

如何能在患儿挣扎哭闹不配合及家属焦虑担忧的目光注视下,做到一针见血、精准地将留置针送入患儿的静脉,对于护士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要做到‘一针见血’,苦练扎实的基本功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熟记人体浅静脉解剖位置及走向,熟悉儿童的心理,掌握有效分散儿童注意力的方法及与家属有效沟通的方法。”焦一倞娓娓道来。“除此之外还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静脉穿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浅静脉充盈情况和不同的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产品,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这位“80后”儿科护士长焦一倞,在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多次“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比赛中,她出色的技能总是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屡屡拿下“优秀护士”的桂冠。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因为面对的对象都是“小不点”,患儿表达的能力差,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技术和强烈的责任感。小患者看见白大褂,他们表现出来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面对他们的不配合,面对患儿的“无理取闹”,就算有再多的困难,护士们都须全力以赴。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常抓不懈的一个重点工作,往往一个患者扎头皮针需要好几个人帮助,更多的是还要顶着来自家属的压力。为了减轻患儿痛苦,为了掌握过硬的技术,作为护士长的焦一倞,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经常性地组织百针穿刺比赛,还有各种操作的考试,努力让每名护士都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每到临冬季节,儿科也逐渐忙起,肺炎的患儿特别多,曾在儿科门诊时,科室更是创下了一天个患者输液的新纪录,真正“赛”出了护士们的实力和水平。

一针见血的背后,是护士们无尽的委屈和无奈

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个患儿因为腹泻脱水需要补液,为了方便治疗,需要用留置针,可是由于他上吐下泻又伴高温,血管根本看不见,看着父母那焦急的神情,患儿那哭不出眼泪的双眼,焦一倞是那么的不忍心,真的好希望能有一双神手立刻为他们解忧。医院的她,一针下去,没有成功。

“你们到底会不会扎针”

“换人换人,我们的小孩决不让你们当实验品”

“不行你就别扎”。

妈妈在哭泣,爸爸的表情也从焦虑变成了愤怒。顶着巨大的压力,焦护士小心翼翼地寻找着,“镇定、镇定”,她开始扎了第二针,有回血了,慢点送管,成功了,终于一块石头落地了。

“其实我们跟家属同样着急,可是谁又能保证这一针见血呢?”此时的焦护士长感叹到。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不仅是她们不为人知的汗水和心血付出,更多的是她们无尽的委屈和无奈。

患者无小事责任大于天

有一次,护士都在各自忙碌着,突然楼道里有人喊着叫到“大夫大夫,快看看我的孩子”一位气喘吁吁的爸爸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从楼道里向大夫们跑来,旁边相跟着的一位老人已经哭红了双眼。

“怎么回事?”郭建华主任着急地问。

“我儿子烧的抽起来了”

只见患儿双眼上翻,口唇发紫。

“体重多少?”

“有三十斤”

“水合氯醛7.5毫升灌肠”

说着,郭建华主任把患儿的头偏向一侧插入了压舌板。焦护士长迅速抽好药液。

“把裤子脱下来”

顿时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满屁股都是大便。

“要不我先擦一下,裤子都尿湿了”爸爸充满歉意地说。

“没关系,先灌肠”

“把屁股捏紧了,抱好孩子,先把氧吸上”

几分钟后小患儿闭上眼睛睡着了,脸色也没那么紫了。焦护士长把卫生纸递上来,患儿爸爸这时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太感谢你们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焦一倞心里顿时一股暖流涌了出来,是啊,白衣人不就是不怕脏不怕累么?只要是患者的需要,她们都将义无反顾。

作为护理工作者,焦一倞也曾经哭过怨过,可每每看到小患者们经过精心护理痊愈时,她是那么的欣慰;当家属们握紧护士双手千恩万谢时,她是那么的开心;当一个又一个小生命被挽救时,她又无比自豪。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为我是一名白衣人感到骄傲”!

说起当初为什么学护理,焦一倞告诉记者,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护士阿姨的微笑,觉得一身白衣的她们有着世上最美丽的笑容。因为有她们,婴儿开始了第一声哭啼;因为有她们,老人在夕阳下也不寂寞;因为有她们,面对病魔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有她们,生命一次次创造奇迹……(黄河新闻网记者李国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