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升镇(晋中市灵石县)
春秋时期,因介子推之故,与静升相连的绵山被封为介山,静升也曾名为“旌善村”。隋开皇年间又改为“灵瑞乡”。唐贞观年间以来,灵瑞乡日臻兴旺,直至元皇庆年间仍以灵瑞乡称之。到清康乾盛世,农商发达,经济繁荣,被誉为“晋中第一镇”。
二、碛口镇(吕梁市临县)
道光七年()《永宁州志》记载:“靠林县和州之间,有古城遗址。”南北朝时期临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县孟门镇。碛口之名,最早见于书《隋书》,是山西面对匈奴的防御要塞。
三、汾城镇(临汾市襄汾县)
汾城,顾名思义,也就是汾河岸边的城邑。所谓“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益发卒*汾城旁”即指此地。
四、娘子关镇(阳泉市平定县)
娘子关镇位于晋冀交界处,是山西的东大门,距平定县城45公里,因地势险要,史称“天下第九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五、大阳镇(晋城市泽州县)
大阳古镇历史悠久,是古阳阿候国、古阳阿县治所在地,在明清时期是全国最大的手工制针基地之一,手工业、商贸业繁盛一时。
六、新平堡镇(大同市天镇县)
新平堡镇早在战国、秦、汉时代为代郡延陵,北魏称倚城。迤北为山戎、林胡民族居地,自北齐以后战火逐渐平息,一度旷废。到了明代隶属九边重镇大同,因与蒙古部落战争频繁,修长城、筑堡障,设新平路参将。明隆庆五年()朝廷在大同得胜口、新平、守口三堡开设马市;新平堡先后设有东马市(平远头)和西马市(古城村)两市。
七、润城镇(晋城市阳城县)
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
八、周村镇(晋城市泽州县)
周村镇原名长桥镇,据《泽州府志?陵墓》记载,西晋平西将*周处墓葬于镇西,并修有周孝侯祠,故将长桥镇更名为周村镇沿用至今。历史上著名抗金义*首领梁兴、近代著名教育家郭象升等皆为周村镇人。
来源:方志山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