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城记
大家可能还记得,1月26日武汉市长表示:“因为春节和疫情影响,目前有多万人离开武汉,还有万人留在城里”。
巨量的流动性,让“新型冠状病*”已传遍全球。与年SARS不同的是,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从观察情况看,潜伏期大约10天左右,最短潜伏期有1天,最长潜伏期是14天。
当下,百万人陆续返城,数量规模不可小觑。这对“严防死守”西安来说,新挑战已来。
陕西省内及西安周边城市确诊病例数量制图/城记智库数据截止:年2月2日早十点
由于病*特点,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病例快速增长,传播规律上滞后于武汉爆发约1-2周。
年1月3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疫情预测:中国交通联系密切的海外大城市,也可能成为疫情爆发的中心。它给出的建议是:除非,立即在人口和个人两个层面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实际上,近几日陕西病例也较大幅度增加(详见《陕西病例过百:近几日,患者为何较大幅增加?)。
也就在年2月1日,西安市相继出台了几个重磅通知:
一是,为“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西安*府发布了市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的通知。
二是,西安对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区域实施封闭。比如1月31日,对发现两例患者的商城全面封闭,排查出商城中湖北籍人员人,对其中仍在西安的人全部隔离。”
我们连续跟踪分析,就西安已确诊的39个病例,可以发现两个规律:
第一个,是已确诊的早期病例中,主要是输入性病例;第二个,后期陆续确诊的并列,基本都是在对密切接触者的管控中发现。前几日,陕西省疫情防控组组长马光辉还介绍了一些新情况:
“一是省内出现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二是出现从武汉回来人员没有发病、但密切接触者已发病的情况;三是出现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病例。”
陕西之重,在于西安。关键是,如今数百万人开始陆续返城。
如果说,汉中和安康因距湖北较近,存在春节返乡现象。那么,西安面临的考验远不止这些。
特大中心城市时代,人口和资源聚集愈加明显。千万级人口的西安,流动性、枢纽性和门户性远高于一般城市。随着返城高峰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势必对西安疫情控制产生巨大压力。
九个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经济总量并不占优,但在西北的首位度和辐射性远高于我们想象。
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年1月10日-31日数据:全国前十个城市人口迁入量,占比全国达25.5%。西安,排名第八位。
对任何一个省来说,省会都是绝对的中心。陕西更是如此,西安有绝对的“西引力”。
所以,西安前十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中,陕西九座城市皆入列,占比都在60%以上。由于高度的集中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若疫情控制不利,必会造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瞬间聚集和爆发。
“前十”中,北京占比之高令人惊讶。说明两座北方“帝都”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大数据显示,西安40%以上迁入人口是陕西省外城市。令人意外的是,西安与其它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交往异常密切。
名单中,京蓉沪三城占比超6%:简单换算,万人中有六万人来自这三城。重庆、深圳、郑州、苏州和广州等前25城,总占比超6%。所以,高铁和飞机,成为控制疫情进入的“桥头堡”。
相对之下,西安与武汉之间的交往并不密切。那么,西安必须从源头上控制“输入性”,同时避免密切接触者的传播和感染。
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名单中,除山西的临汾未入前25名外,甘肃的庆阳、天水和平凉,山西的运城等与西安来往相对密切。
当然,我们可以从数据上看到,除“西三角”的成渝之外,西安与一线、新一线城市的互动性,可能远远大于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从侧面可以说明,西安当下的产业结构与资本往来的特点。
当下,疫情还处于蔓延的严峻态势,春运返程高峰陆续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强调:年后返工,还是尽量减少出行。
因为,病*传人有潜伏期。若返岗参加工作,务必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他提到,办公场所的高危地带包括:电梯间、食堂、办公室。最高危的,就是电梯间。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