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抓党建促提升临汾大宁县党建示范小区引 [复制链接]

1#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能否“水土相服”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在哪里,*的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以昕水镇向阳社区移民新区作为试点,大宁县建成“*建示范小区”,走出了一条抓*建促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区治理能力提升的特色路径,让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构建一套体系,筑牢“红色堡垒”。该县为移民区选派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社区*总支下设移民新区*支部,接收*员组织关系,让35名*员找到了“家”,开展集体学习、*日活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增强凝聚力。根据楼栋和*员分布划分*小组,按照单元划定*员中心户,构建“城区乡镇*委—社区*总支—移民*支部—楼栋*小组—*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实现*的组织有效覆盖。小区*支部划分11个*小组,对应设立片区长、楼栋长、网格员和网格辅助员,整治环境卫生、车辆乱停乱放,电线乱搭乱挂等现象;评选10户“十星级文明户”;邀请法律顾问、调解员化解纠纷、调解矛盾14起,实现了小区治理*的建设、文明创建、社会综治工作“三网合一”。

弘扬一种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移民新区建成了全县首个“*建示范小区”,充分运用“红色元素”,营造“红色氛围”,设立“*史故事”“自强走廊”“说事议事亭”等文化标识,开展老*员讲*史、孝老爱亲评选、小区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日常文化活动,涵养小区健康生活态度。由移民新区*支部组建村民自治组织,统筹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小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按劳获酬,给群众实惠,聚治理人心。依托“县校合作”“*员进*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以及组织移民区支部班子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与优秀支部书记面对面取经,克服本领恐慌,练就过硬本领,提升班子能力短板。

组建一批队伍,激活“红色细胞”。成立“*旗红”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组织开展志愿者“敲门行动”,对整个小区多户逐一摸排,宣传*策,做到全覆盖;开展*策宣传、矛盾调处、卫生整治等活动余人次。建成面积余平米的移民新区“*群服务驿站”,设置咨询区、阅览室、儿童托管区、*群活动区等6大区域,配备急救药物、工具箱等便民设施,由支部*员组成“跑腿团队”,开展保险缴纳、养老认证低保救助等代办服务,*员争当群众的“勤务兵”。探索“人社培训、园区就业、公益补充”模式,打造“安居、就业、上学、就医、养老在社区”的五在社区,依托人社部门对居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县内就地就业人,外出务工就业人,自主创业10人,物业安置服务岗位10人。

形成一套机制,彰显“红色力量”。制定出台《大宁县关于加强*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群众自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向阳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整套制度,形成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长效保障。由小区*支部牵头,采取推荐、选举等办法,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设立安全巡管、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自治小组,建立“有事大家说”机制,实行“小区事、小区议、小区办”打通居民表达诉求、投身小区建设的通道,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调解处理物业与业主矛盾11次。建立包联服务制度,社区明确1名“两委”班子成员包联,统筹驿站*组织、居民业主委员会、驻小区工作队、物业公司、驻区民警等各方力量,聚焦*建工作宣传、*员教育管理、矛盾纠纷调处、就业帮扶指导等功能,围绕居民“微心愿”,提供便民“微服务”。推行移民新区服务“孵化”机制,鼓励小区居民群众组建各类社会团体,培育和孵化一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纠纷调解等社会组织,引导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塑造移民新区积极向上的新风貌。

下一步,大宁县将坚持探索完善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解决突出问题、践行为民宗旨的思路,奋力在抓*建促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中探出一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大宁路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