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评选活动于年1月22日正式启动,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省内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水平,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保护、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文化、革命文化过程中起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
省内共有14家博物馆21个展览项目脱颖而出,经过线上“观众投票”和专家评审两个环节,最终评选产生了山西省首届(年度)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评选推介精品奖10项、单项奖6项,提名奖4项和特别奖1项。
临汾市博物馆报送的《表里山河历史陈列展》获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
临汾是山西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历史上曾因尧定都于此而享誉华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曾予以临汾这样的历史定位:“大致在距今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了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及东方、东南方古文明的交汇撞击之下,晋南掀起了陶寺文化。他相当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以及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临汾博物馆作为新兴的临汾市地标性文化建筑,经专家学者反复论证,最后建在了临汾高速、高铁、机场三者交汇处的汾河之滨。在林木阴翳,鸟语花香,泱泱河畔的国家级4A级景区汾河公园内建设博物馆,注重基础设施环境的美感提升,重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这种选址体现了博物馆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时代属性。临汾博物馆造型设计理念源于年前最早中国中陶寺的古观象台,以“日月交辉”为建筑外观主体,占地面积约21亩,共4层,高24米,寓意陶寺古观象台的20个时节,一年4季及陶寺在中国历史上的24个之最。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临汾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展品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龙盘、鸟盉、铜鉴、侯马盟书以及整体套箱搬迁至馆内的霸国号墓葬等国宝级文物皆陈列于此。
基本陈列表里山河,陈展以历史传承为脉络,以专题文化为特色,分为四大部分:“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大部分,共展出临汾地区出土的陶寺文明时期精品陶器,以及西周和东周时期精品青铜器共多件。
博物馆中厅悬浮一具长约24米、刻有陶寺出土龙盘图案的中国红“文明之舟”,舟上站立着从丁村人一直到现代人的各种雕塑,象征着临汾这块古老热土上的龙的传人从十万年前一直走到今天,憧憬未来。
第一展厅为“远古足迹”。展厅面积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件。展厅以丁村文化、柿子滩文化、延续至枣园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展示了临汾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
表里山河
远古足迹
第二展厅为“最早中国”。展厅面积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件。讲述了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在这里进行了四十年的考古发掘,发掘成果就是“二十四之最”,它们用一条完整的数据链着重体现以“陶寺遗址”为尧都平阳最早中国的历史事实。
表里山河最早中国
第三展厅为“晋霸春秋”。展厅面积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件。以夏商方国为背景,以晋与三晋为展陈线索,讲述了晋国六百余年的历史,陈展大量精美绝伦的晋式青铜器,展现晋国称霸一百六十余年的辉煌霸业。
第四展厅为“千秋平阳”。展厅面积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件,是整个馆内陈展内容最丰富,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厅。展厅分为五个部分“千秋平阳”、“青史铁鉴”、”粉墨登场”、“平水流韵”、“般若之光”,讲述在临汾地区历代以来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独特文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博物馆就是要承担历史和文化的使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内心的自豪感,激起大家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临汾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的凝聚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是公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感受文化体验的生动课堂,是展现华夏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平台,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