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刘红卫专栏地黄产新供大于求跌价闸门开启
TUhjnbcbe - 2023/3/17 20:55: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年的地*可以说是中药材界最耀眼的明星,其价格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由13~14元/千克(混等货)迅速上升为50元/千克,并一举创下了历史新高,成为年涨价最快、涨幅最大的中药材品种,被业界共认为是年的一匹黑马。行情的强势上涨让多数商家始料未及,本次涨价行情已经被证明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结果,但行情形成的主要原因已有多篇文章进行过报道,笔者今天就不再进行分析与赘述。

一、河南焦作为什么是地*的道地产地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药”,焦作之所以称为怀地*的道地产地,并在历史上超越了其他产区,主要是由于焦作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独特,依山临水,地势平坦,属于*河、济河、沁河的冲积平原,由于历史上济河、沁河的改道而形成的南滩北洼的体征,非常适宜地*的生长。*河至上游带来了各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丰富营养,太行山溶岩水又渗透下来了大量的微量元素,与地下水贯通水质独特,焦作市属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冷夏热、春暖秋凉,“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土壤水份孕育了驰名中外的“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以药材道地、疗效神奇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焦作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夏时称覃怀,元朝称怀孟道,明清称怀庆府,此地北依太行,南临*河,被山河怀抱,得名为“怀”。以河南焦作(古怀庆府)所产为道地,称为“怀庆地*”,其支大皮细、色褐油润、菊花心明显,质量优于他处。系著名“四大怀药”之一。

图1、笔者在河南三门峡地*产地考察

二、地*向外地转移探究

由于地*种植不能重茬,只能在没有种过地*的土地里才能种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地*用量的不断扩大,伴随着河南可以种植地*的土地逐年减少,地*的种植开始向外地转移,山西从60年代开始从河南引种,试验成功后大面积栽培,尤其晋南地区运城、临汾地区,因气候、地理条件与河南相似,适宜地*生长,山西已成为全国地*的主产区之一,陕西、河北次之,安徽、山东、甘肃、东北等地也有地*种植。

年小浪底水库建成与三门峡水库联动,对*河开始拦洪储水并调节径流,枯水期向下游供水,缓解下游旱情;丰水期蓄水,减缓下游防洪压力。利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延缓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南焦作河道稳定,再没有出现过洪涝灾害,从孟州大定经温县到武陟大封一条公路串连起很多移民新村,原来几十公里宽的*河故道与滩涂,全部变成了良田,现在地*没地可倒茬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开始广种地*等道药材,前些年外移的地*开始回归故里。

近些年河南的地*种植面积在不断恢复与扩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品种。比如:京九,北京一、二、三号,怀丰,沁怀,85-5,吨王等,根茎形状好、含量优、产量高。

图2、年6月13日笔者在“生地大王”王太生老师陪同考察山西产地

三、年地*种植生长状况调研

年地*创造历史高价,随着高价的持续,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今年的地*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为此笔者到多个产地进行了多次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1、今年的地*种植面积是多少?

由于今年人气旺,愿意种植地*的人太多,所以今年的地*种植面积特别大。通过与种苗种植户和卖种苗的经营户进行交谈,按他们卖出地*种苗的数量,结合以往的种植经验,他们卖出去的种苗大约可以种植地*16~18万亩,这可以说是地*历史上种植面积较大的年份。

2、今年的地*种苗质量差单产下降。

由于今年人气旺,愿意种植地*的人太多,加上好种苗数量有限,很多人就把隔年王也全部卖了出去(隔年王:即生长了一年的小地*和大地*上面、头向下的细长的那一段),据了解隔年王当种苗卖出去的数量和好种苗差不多。由于隔年王种苗携带的病菌病*多,致使今年的苗子不全、稀稀拉拉,后期有的地块还出现了犯病、死苗,而且隔年王地*苗地下分蘖少产量低,隔年王比好种苗的亩产单产量低的多,好种苗亩产是市斤以上,但今年的大多数亩产量却在~斤,平均应该在斤左右。

3、今年地*的种植成本是多少?

由于今年人气旺,愿意种植地*的人太多,导致种苗涨价快、涨幅大,好的地*种苗达13~15元/市斤,每亩按市斤计算,仅种苗投入就是~元,平均下来也不会低于元,再加上地租1元,化肥元,犁地耙地元,农药元,机器采挖元,种植人工元,再加上其他的零星投入,每亩成本应该在元上下。

4、今年部分地*生长状况欠佳

按以往的种植经验,他们卖出去的种苗可以种植16~18万亩地*,但由于今年天气异常灾害不断,尤其是今年7~8月份的高温干旱,导致地*生长并不理想,很多地块出现断茏缺苗现象,大部分地块单产产量比往年有所下降。

图3、年6月19日笔者在河南焦作武陟县地*产地考察看到的断茏缺苗现象

但是农民自己拐的好种苗,自己种的仍然是生长的比较好的,一亩地还能达到~市斤,这个大约占到种植面积总量的20~30%。与往年相比减产的,亩产在~市斤,这个大约占到种植面积总量的60~70%。

四、年地*后期走势研讨

地*每次行情的波动均与种植面积增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以上调研大家可以看出,今年的地*人气旺种植面积大、种苗涨价农民投入大、地*种苗质量差、地*长势长势不均匀、亩单产差异大,再加上今年的天气不正常,前期高温干旱后期持续降雨,包括采收采挖期的天气状况,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今年地*的产量和后期价格的走势。

1、地*的年用量探讨。

依据多年的数据积累和调研,前些年地*正常的年用量(包括颗粒剂)为3~0吨,这其中60~70%被加工成了熟地*。年我国新冠肺炎发生疫情以来,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都戴上了口罩,人们大多都呆在家里,传染病少了,医院少了,中成药用量下降明显,整个中药材市场的销量也在下滑,地*、熟地*的销量也在下滑,据产地经营大户反映,制药厂的采购量大约下降了一半,饮片上的用量也至少下降了30%。比如去年的地*涨价时,大家评估当年的地*是不够用的,但现在的事实却是,产地市场仍有不少库存,这其中的影响有两个,一是涨价后使用厂商都在压缩库存,二是用量下降明显。总体来说地*、熟地*的销量是锐减的。按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地*的年用量(包括加工成熟地*的用量)应该在2~2吨。

图4、年8月19日李永刚贾红霞陪同笔者在山西产地考察

2、地*今年产量的探讨。

从上面调研结果得知:按以往的种植经验和卖出去的种苗计算,今年的地*种植面积应该是16~18万亩,实际真正的种植面积并没有这么多,依据某地*调查组的数据反馈,山西种植面积7万多亩,河南4.5万亩,河北1.5万亩,陕西安徽1万亩,加上其他的产地,全国的实际种植面积应该为14万亩左右,这其中30%是好种苗,经过取样与调研亩产能达到市斤以上,平均按市斤计算,折干可以加工公斤干地*,4万亩可产干地*32,吨,余下的70%亩产也能达到~斤,平均按市斤折干为公斤计算,10万亩可产地*干货60,吨,两项相加为92,吨,按目前的全国用量可以保证使用三年以上。所以说地*产新后面临的库存压力会越来越大,价格下行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3、今年的地*早已提前产新。

地*的产新正常情况下是在霜降之后,也就是年10月23号之后,但今年的地*价格高,加工户与农民为了赶行情,产新从9月上旬就提前开始了,到现在为止产新已经有40多天了。9月初当时的鲜地*价格高,每市斤2.3~2.4元,折干率是5:1,水洗地*的折干率是5.5:1,当时的亩产量少仅为~市斤。现在的价格是1.6~1.7元,亩产量是~市斤。近期多个产地出现疫情,农民不能下地,产新还没有大面积开始,目前全国已经采挖面积约占地*种植总面积的10~20%。

图5、年10月下旬地*产新高峰期已经来临

4、现在地*的人气差少人采购。

今年的地*最关键是人气不行了,大家都认为地*将大掉价,能搞生地的人也不搞了,现在药厂采购也在尽量压缩计划,都是往后拖拖再说,大家都在看还会不会再落点价,近期随着产地地*干货产量的越来越大,走动变得反而越来越迟,从而造成地*行情一跌再跌,它可能会超乎大家想象的,跌的会非常厉害。

5、鲜地*1.5元是农民的成本。

今年地*的种植成本每亩是元左右,鲜地*成交价若低于1.5元/市斤的话,老百姓就已经亏钱了,所以说一旦落下1.5元的话,老百姓卖的积极性是会下降的,但若干货的价格一直下跌,农民最后也只能赔钱卖掉。但如果是明年春天的种子也便宜了,他们种植成本若能下降为0~元的话,他们产出的鲜地*成本就能下降到1~1.1元,若能卖到1.5元,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因为一亩地还能赚到0多块钱。

图6、焦作怀地*清洗烘干一条龙设备

6、今年烘地*的加工成本。

鲜地*的折干率:正常情况下是5市斤折干1市斤,也就是10市斤折干1公斤,今年9月份产新的是5.5市斤干1市斤,现在是5.3市斤干1市斤,下步将会是5市斤干1市斤,最后是4.5市斤干1市斤。另外品种不同其折干率也不同,比如吨王是5市斤干1市斤,而北京3号则是4.3~4.4市斤干1市斤。

近期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加工烘炕1吨地*的投入大约需要1-元,今年9月份鲜地*的成交价是2.4/斤,折干率是5.5市斤干1市斤,其当时的干货成本是27~28元。国庆节后鲜地*的成交价是2.2元,10月12号1.9元,17号1.7元,20号1.6元,估计进入11月份后可能会出现1~1.2元的低价。若按当前鲜地*的1.6~1.7元计算,现在的干货成本是18元左右。

7、明年地*的种植面积预判。

地*种植相对去其他中药品种来说,种植较为简单,生长期~天,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又是大宗药材,用量大好销售,所以较受种植户欢迎。如果说今年鲜地*的价格能保持在1.5元的话,到明年地*的种植面积将不会低于今年,因为一亩地他们还能卖到1万好几。何况有一帮人就是以种地*为业的,这些人的人数是相对稳定的,他啥都不会干,就是专业种地*的,就是以这个为业的,种地*是他们的谋生手段。这一帮人是很厉害的,他们自己拐种子(育种苗),种子不用买,就是出个地价,种地是他们自己干,一个人种个五六十亩地,多的七八十亩地,对于他们来说的话,一亩地能落0块钱,一年能落个十几万,已经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了。

图7、山西某公司今年加工地*整装待发任意选购

五、总结

今年的地*由于创造了历史高价,农民盲目扩种,致使种植面积是常年的3~4倍,现在产地的陈货虽然大家都说不多,但却一直能保证供应,近期价格不涨反跌就是例证。笔者认为:现在地*已进入正式采挖期,随着采挖与加工量的不断扩大,供大于求价格将不断下跌,现在跌价的闸门已经开启!详见下图。

图8、地*历史价格走势图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刘红卫

年10月23日

作者介绍

刘红卫现年68岁,中共*员、退休干部。

中药材信息的先驱者、天地网核心创史人,全国中药材资源、市场信息、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资深专家。

曾任河南省三门峡药材站经理、书记,成都天地网*支部书记、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届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从事中药材工作44年,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察过余种药材道地产地。几十年来先后在全国中医药杂志、报刊、网刊、网络上发表过多万字的专业文稿。

现社会兼职:

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员会资深专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规范化生产专委会委员,

《中药材》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特邀讲师,

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中药资源学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中医药畜牧业分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跑合网公益分享仅供参考。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红卫专栏地黄产新供大于求跌价闸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