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转至年,经历了数月跌宕起伏的楼市,终于出现些许友好信号。
近日,广州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调,首套房利率从5.85%降至5.65%左右,二套从6.05%左右降至5.85%,上海二手房贷发放加速,其他城市也有下调趋势。虽然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重,但刚需人群似乎已迎来进场置业的窗口期。
与此前不同的是,这届买房人选房时,多了一个考量指标,即开发商的财务状况。毕竟,这是很多购房者泣血经历累积起来的经验之谈。
对于此,购房者张林有惨痛的教训,他告诉第一财经:“去年在老家买的两套房都踩雷了,一个因小开发商资金断裂停工,另个迟迟不交房,数次沟通无果。”
房地产新周期下,买房必看财务报表,这并非耸人听闻。在过去的年,楼市降温伴随着房企违约事件增多,不少项目瞬间“宕机”。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去年24个样本城市中,延期停工项目近19万套,长沙、重庆、武汉等城市更是停工潮的“重灾区”。
对于一般购房者而言,判断开发商是否财务稳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幸的是,不断被市场教育之后的购房者,风险意识日益提高。去年四季度以来,部分出险房企便受到流动性危机的波及,普遍遭遇了销售“滑铁卢”。
购房人主动回避风险房企
过去的年,成为楼市重要的转折点。房价下跌、楼盘烂尾......这些在过去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事情,在楼市降温期切实发生了。对购房者来说,最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前“蒙眼乱买”、“坐等升值”,现在除了考虑房价下跌风险,还要避开停工烂尾风险。
这种心态的改变,从去年开始就在微观市场悄然发生了。
从事地产融资工作的李丽,跟开发商打交道很多,同时主理着一个买房交流群。去年下半年,找她咨询买房人的人,普遍会问一个问题:想买房又怕碰到烂尾楼,怎么办?哪些开发商更保险?
恒大、泰禾......这些已经暴雷风险的房企,成为购房者询问的高频对象,甚至对那些没出现公开违约的房企,购房者也会了解其资金状况,生怕不小心“踩雷”。
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李丽索性拿出一张房企“负债表”,也就是在业内不是秘密的“三道红线”达标表。她直言,按表中绿色的买就行;或者按企业性质划分,期房优先考虑国企央企、龙头稳健民企,现房、准现房等项目,考虑范围可扩展至一般民企。
对普通购房者来说,完全按上述标准买房,也并不现实,毕竟还要考虑价格、地段、户型等诸多因素。但毫无疑问,买房时筛查房企资金状况,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优质内容推荐
个项目!超万㎡!常州存量住宅用地项目清单公示! “临汾好人”王振生获全国提名奖! 1月11日滁州市商品房成交套面积约㎡